作业PLAY错一题一支笔:一页错题引发的成长记
周五的晚自习,灯光把桌面照得黄黄的。我摊开练习纸,错题像潮水涌进心口。一页纸被贴满涂改,仿佛隐藏着无数不完美的答案。老师让我们把错题整理成成长记录,本应是安静的自省,偏偏成了自我对话的起点。纸面上的黑字像一群小人,指着我的懒散与急促。
我用一支旧笔圈起来的错题,笔尖与纸面摩擦出细小的声响。圈里聚集着步骤的漏洞、概念的错乱。每一道错题都像在问我:你真的读懂了吗?没有把题干看透、没有检查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。把原因写清楚,像把心里的乱象一张张摊开。涂改的痕迹沿着行距往下延伸,仿佛呼吸也跟着放慢。
坐在桌前,我把错点逐条写下原因,和老师的评语对照。心里有鼓点在敲,催促我把思路写得清楚、把推理过程完整地呈现。看着改正后的笔记,一才发现之前的策略不够稳妥,过于草率地跳过了推理的每一步。
我试着用图形与公式来替代记忆的空洞,先标出已知与未知,列出需要的定理,再把解题顺序用箭头连起来。每天的练习因此变得有法可依,笔记也变得更紧凑。就算再遇到错题,也能从圈住的原因里找出薄弱点,慢慢补上。
课后回到家,我不再把作业填满就算完成。多留几分钟检查,拆解题干,逐步还原解题逻辑。桌角多出一本小小的成长记,里面的纸页夹着那支旧笔,像一个常在身边的提醒。

这次经历让情绪变得柔软,恐惧被错误曝光的心情逐渐淡去。成长不只体现在分数的上升,更多体现在愿意继续面对自己、愿意修正偏差。错误不再是羞耻,而是未来的种子,悄悄在心中发芽。
那页错题成了我的方向灯,照亮愿意继续整理和重写的路。笔记的字里行间嵌着耐心与反思,未来的路会因为这次触碰而更稳。每一次回望时,都会感谢那支旧笔和那张纸,带我从懒散走向专注,从急躁走向清晰。